
昆明滇池治理20年 生态清淤 “体内治疗”净化水体
三期工程
内外兼修 探索底泥资源化利用
2010年12月31日,滇池外海主要入湖口及重点区域淤泥疏浚三期工程正式开工。随着前几期滇池疏浚工程的推进,滇池治理已由主要处理湖外河外增量污染源,向主要处理湖内河内存量污染源转变;由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主要处理内源性污染转变。
三期底泥疏浚工程区域为外海北部、宝象河河口及宝丰湾,疏浚总工程量为503.83万方。
从1998年起开始滇池底泥疏浚,三期工程一共从滇池里挖出共计1517万方的污泥。如果说滇池草海的库容为2500万方,先后三期的疏浚,相当于挖出了大半个草海的库容。
面对淤泥堆场用地紧缺的局面,三期工程突破性地采用了机械化脱水技术处置淤泥。这项占地小、脱水率高的先进技术的成功运用,使三期工程创造了全球处理量最大的湖泊治理机械化脱水工程。除了宝丰湾疏浚底泥输送到福保塘基底修复区自然干化处置,其余疏浚底泥输送到西山区大咀子处置场采用机械脱水后,运至海口街道办事处小黑荞存泥场进行堆储处置。滇管局负责人透露,“二期工程需要占地1900亩存放底泥,而到了三期只需要300亩了。”
开展底泥疏浚的同时,昆明也在积极探索推进污染底泥处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研究。目前,考虑将淤泥脱水后送到滇池周边“五采区”(采石、采矿、采砂、取土和砖瓦窑场),填充后种植植物,恢复滇池面山植被。此外,脱干后的滇池淤泥燃烧发热量高,可在辅助燃煤的配合下进行掺烧;还可制造建筑材料,其处理的最终产物是可在各种类型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制品。此外,利用淤泥中富含的氮磷成分,经处理后可以成为肥料。
[来源:昆明日报] [作者:毛韵心] [编辑:昆明热线]
- 上篇文章 / 昆明电视台《消费经纬》栏目开播消费者投诉渠道又增一个
- 下篇文章 /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掌上博物馆”即将上线 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