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记成人美:创新致富算“乘法”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的成忠香走出校门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到安宁太平一家企业做化验员,今年10月,她在安宁始甸社区的气象电子显示屏上看到了招工信息,通过电话联系,最终找到了俊宝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客服经理助理的岗位。她说:“之前都有到人力资源市场和上网找工作的经历,没能如愿,如今,通过气象电子显示屏毫不费力就找到了工作。”杨玉萍是极乐村一名普通的村民,因没有工作一直在家领孩子,当看到电子显示屏发布了人力资源市场的招工信息,她毫不犹豫地联系、应聘,终于被录用,实现了在自家小区门口上班的愿望。
通过气象电子显示屏“红娘”的牵线搭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李文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4年至今,安宁市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1000多人,按保守估算,如果其中有10%的村民是通过气象电子显示屏的牵线搭桥解决了就业问题,这1100多名受益村民按照年均收入增加20000元计算,气象电子显示屏为农户带来的效益达2000多万元,而安宁市气象电子显示屏建设总投入不到200万元,投入产出比达1∶10,这正是创新发展不做“加法”做“乘法”理念的鲜活实例。
气象电子显示屏当“红娘”究竟带来了什么变化,有何现实意义?李文祥坦言,通过“红娘”介绍,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就业变成了产业工人,是农村脱贫见效最快的方式。转移就业后农民学会了一门技术,回到农村发展产业,之后带动周边老百姓,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大多是年轻人,他们来到城里结婚,把家安在了城里,把家里的父母接到身边,实现了致富的目的。农村人口慢慢变成了城市人口,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同时,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来到城市,了解并学习了城市文明,将城市文明带回农村,加快了农村文明化进程。
气象电子显示屏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当“红娘”,一种创新的模式,正在昆明凸显效应,气象现代化的“昆明经验”愈加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