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手工制墨传承人李玉霖:非遗+旅游+文化探路融合发展
今年上海文博会上,李玉霖带去的“天宝斋”墨品第三天就全部销售完毕。在制墨老字号众多的上海,云南墨得到认可,走俏上海滩。
走得多、看得多、接触得多了,加之旅游商品“云墨”的推出,让李玉霖慢慢有了一个想法:要把作为省级非遗的天宝斋传统手工制墨技艺,与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走一条“融合发展”之路。
“‘非遗’一定要接地气才会有生命力。我们计划在团结乡的制墨厂,建一个制墨传习基地。结合团结乡的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一条参观、体验手工制墨以及休闲娱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产业链。”李玉霖说,预计最快明年初,“天宝斋”的制墨传习馆将正式挂牌。
“制墨传习基地招徕游客看墨、看笔、看书画,参观传习馆,体验手工制墨。在制墨传习基地体验过的游客,可以到周边的农家乐吃饭、娱乐,”他说,“在团结乡游玩的游客,吃过饭、摘过苹果,可以到我们的制墨传习基地参观、体验手工制墨。”
尽管是老字号,“天宝斋”的生产管理却遵循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精确的市场定位、营销,既有针对日常使用的平价学生墨、老师墨,也有针对游客的高端品牌“云墨”;标准化的生产,聘请技术顾问、组建实验室,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和新产品研发。目前,“天宝斋”墨品年产量达3万多箱,产值近200万元,不仅卖到周边省市,还远销缅甸、老挝、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李玉霖希望通过“非遗+文化+旅游”以及现代企业化发展之路,让历经百年的天宝斋传统手工制墨技艺得到保护并传承下去。
[来源:昆明日报] [作者:李思凡] [编辑:昆明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