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结,一天120元,吃苦耐劳,有兼职经验优先”、“不出门,在宿舍有电脑就可以参与,日赚200元以上”……在昆明高校的校园里,不论食堂角落、超市门口,教学楼旮旯拐角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兼职招聘广告,优厚的条件“诱惑”着大学生。不过,多数兼职的现实并非像承诺的一样美好。很多学生因为维权意识差、社会经验缺乏,屡屡遭遇黑中介、兼职侵权、工资过低等待遇。
会员制
想赚钱先交钱
“自从前几次找兼职被坑,再也不相信招聘网站或者公众号发布的招聘信息了,很多兼职都是公司中介,根本不能拿到事先说好的酬劳。” 大二法学专业的杨立新表示,前段时间在某网站看到做校园考证培训班及题库宣传的工作,待遇不错,看着很有保障,除了有基本工资,还会根据自己成交的单数来加一单10块的提成,但后面交了400元办理兼职会员证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尝试很多次后才发现,很多网站兼职信息都由兼职中介发布,通过这种途径找兼职的大学生,都会遇到“想赚钱先交钱”的情况。
采访中,不少交过“会费”的大学生告诉记者,一般会员有包季、包半年、包全年之分,也就是在选择的套餐日期内,对方会发送一些兼职的信息,但大部分都是强体力、低报酬的活,很少能够获得一份称职的兼职。但也有同学表示,就是在交完“会费”的后一个星期,会收到兼职信息,一般一个月后就基本没有音信了,“往往做兼职时赚的钱还不够交会费。”做了两年兼职的小宋说道。
某高校宣传栏,记者看到一些单位打着“大学生兼职联盟”、“大学生兼职服务中心”等字样纸条。记者以学生身份打电话过去,问他们是不是中介,对方表示不是中介,是完全为大学生服务性质,并留下地址。但等记者过去后,对方先是拿出一叠记满兼职信息的本子,上面记载着各种“高报酬”的兼职,然而当记者表示有兴趣后,却被告知要交费,对方表示,虽专门为大学生服务,但服务并不是完全免费。采访中,今年上大四的宋丽告诉记者,有一种兼职就是,明明工作了,也拿到钱了,但近一半的钱却被中介克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