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动性:枢纽大而强 辐射国内外
“老旧冷库小而散,对于拥有700多万人口的省会昆明而言,既是量上缺失,也使现代化掉了链。”彭林说,冷链物流业产生初期,看似是场物流业与冷储业的联姻,但伴随着时代发展,逐渐转变为推动一城一地实现菜篮子工程全面信息化、现代化。而以此为基地的民生服务链,依托大数据,进而产生聚集与辐射效应,带动周边产业及下游产业一体发展。云南东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对相关产业的引领和带动才是冷链物流,尤其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业未来将要发挥的最大效能。而这样的带动性又分两个层面:
首先,中心能为昆明市周边季节性出产的蔬菜、鲜花、野生菌等农贸产品的收储发挥效能,同时解决亟须冷库低温仓储下反季节长期供应市场的功能性调节作用;其次,项目能有效利用好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扩大从东盟各国进口农产品、水产品总量并实现配送全国各地的作用。
“正如‘藏粮于田’这一内涵所揭示的道理一样,我们的理解是,项目建在昆明,既充分发挥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又符合超大规模的现代化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的国家战略,承担了时代赋予的责任,一方面,项目能将东盟各国的农产品、海产品安全、高效吞纳收储进来,通过冷链物流供应到全国各地。另一方面,将来自全国和云南省的农副产品配送至千家万户。‘粮藏于田’是国家的基础保障,而将世界各地的食材安全藏于现代化的冷库中,按市场供需,丰富人民餐桌,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这一切都是云南东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业已具备的条件。”彭林表示,令人欣喜的是,项目以建设云南省最大的农副产品(冷链)集散中心为目标,已综合了生产、加工、分拣、仓储、配送、运输、销售和经济技术等各要素,并采用德国先进的冷冻冷藏设备及设施,搭建覆盖全省的冷链物流信息汇集平台,依托王家营现代物流园区的现代化设施,运用现代化物流配送管理和专业的配送设备,能将各类冷冻、冷藏农副产品配送到整个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成为连接东盟、承接西南地区、覆盖全国的农副产品(冷链)集散中心。
“有能力、有实力自然我们有信心肩负起云南冷链物流产业的升级换代和产业做大做强的历史使命。”彭林表示。
- 上篇文章 / 昆明市呈贡区实验学校“家长课堂”给家长讲急救
- 下篇文章 / 第十届中国小姐大赛在昆明启动 明年2月海选3月决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