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陲的古城昆明加大护国建筑群保护让年轻人了解光辉历史
2015-12-24 17:13:06 | 昆明热线 | www.cnkmol.com

走进一座历史名城,即使是一些残垣断壁,也镌刻着一个城市发展的记忆,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我们看过古都西安的大雁塔,也曾在北京城的古城墙下漫步,这些都会勾起我们对历史的回顾。

1915年12月25日,西南边陲的古城昆明以“一隅而天下先”的气概,喊出护国第一声,记者近日重访为纪念百年前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所修筑的建筑物,有多少人能透过建筑物在脑中镌刻这段历史?它们是否真正发挥了应有的爱国教育作用?

知护国运动而不知其价值

声音:基本没人来参观

在昆明繁华地段之一的护国路与青云街交叉路口,护国门、护国纪念标及新立的护国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此,默默诉说着一段段不可忘却的辉煌历史。历经风雨,红棕色护国门早已锈迹斑斑,纪念标陈旧泛黄,环顾四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行人匆匆,偶尔一两个人稍作停留,或抬头一瞥,或阅读一下碑文。

记者驻足仔细观察,纪念标标身为三棱锥形铜铸,通高8.4米,侧面刻有“护国起义纪念”字样。其下为四方形石雕基座,边长2米,高1.5米,上部雕刻半圆球4个,代表当时4亿中国人民,一致护国讨袁。基座南北西三面刻护国起义题材浮雕,东面刻护国起义始末碑记,全文近200字,通俗易懂,评价客观公正,堪称佳作。

其实,眼前的纪念标是1995年根据原护国纪念标的原型重新修建的,基本还原了原纪念标的样式。1918年,昆明城计划在大南城东南500米处打开城墙,在护城河上建桥,桥头修建3开4柱的城门,与原来的绣衣街联通,多一条进城道路,命名为“小南门”,其形式为:4根方形花岗岩石柱规矩而立,3扇拱形铸铁花棂门嵌于石柱间,门高5米,宽18米。最上面的拱形部分和下面的铸铁大门图案精美,既有中式的传统遗风,又融合了西式风格。

[来源:昆明日报] [作者:马雪荣 李思娴] [编辑:昆明热线]
聚焦春城·昆明新闻
昆明热线 大美春城 魅力昆明
Copyright© 2005-2023 CNKM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