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商业地产2015年没有“获得感”多个项目延迟开业避寒冬
鲜见新品牌引入
纵观昆明商业地产发展近十年的过程,多数项目,无论商业品牌和业态组成,还是运营思路和管理模式,都基本趋同,无外乎主力店、零售百货、餐饮、影院等传统业态,且在运营方面都基本逃不开销售、返租、自持、产权式经营这些手段。这也使得昆明商业地产项目从物业类型,到业态配置,再到商业运营都陷入极度同质化。
能使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最佳的方式就是引入有着众多消费拥趸的优质品牌,其中,尤以快消品效果显著。
在昆明,这样的品牌效应同样是吸引人群的必杀技,例如ZARA之于顺城、H&M之于金鹰、海底捞之于同德昆明广场。在H&M开业当天,消费者排队买单的队伍甚至排到了金鹰购物中心的大门外。而众多的昆明“吃货”为了一尝海底捞的滋味,排队3-4个小时一句抱怨都没有。但回想2015年,却没有新引入的品牌能再度成为这样的城中话题。
在电商铺天盖地的冲击中,商业地产的运营路上险阻重重。面对专家们一再重复“创新业态、注重体验”等老生常谈,开发商也有难言的苦衷,而这些长久以来的“老大难”该如何破局,开发商似乎仍无良方。
[来源:昆明日报] [作者:关兰] [编辑:昆明热线]
- 上篇文章 / 昆明市社会福利院医疗养护楼项目获批复开工
- 下篇文章 / 中信银行首家交易银行品牌体系“交易+”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