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着力打造昆明经济升级版。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坚定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集群化的发展新路子,做特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加快推动昆明产业迈向中高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改造提升化工、冶金、非烟轻工、烟草及配套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壮大商贸物流、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科技及信息服务、房地产、会展、健康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发挥标准化引领作用、认证认可规范作用和品牌示范作用。培育创新发展新动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全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先行区。
(三)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扎实推进经济、行政管理、社会事业和生态文明等各项改革,充分发挥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跨越发展释放更多红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进开放式创新,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超过2.5%,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区、西部重要创新型城市和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中心。
(四)着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主动融入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成渝经济区及泛珠三角等国内区域的交流合作,当好滇中城市经济圈发展的“火车头”。提升南博会、昆交会、农博会等会展影响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高标准建设昆明综合保税区和国家保税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造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和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开展投资、劳务合作、工程承包。
(五)着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繁荣群众文化活动,推进“五馆”建设,统筹建设多功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度假、会展博览、观光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云媒体服务等新型业态。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彰显名镇名村风采。加快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构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民族文化传播中心。丰富群众体育活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打造国际高原体育基地品牌。
- 上篇文章 / CES 2016三星智能冰箱发布 只为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 下篇文章 / 云南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1月23日—27日在昆明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