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观巴黎、新加坡、香港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公认的国际中心城市不难发现,其城市定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发展战略目标都具有较强的战略眼光和突出的文化视野,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适应性和耐用性。因此有专家建言,昆明要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需要确立几十年的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而且在建设过程中,要尊重规律,切忌“盲人摸象”。要寻求全新的平台或支点,科学谋划好“国际昆明”的成长坐标,彰显“春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注重城市内涵、城市品质、城市形象、城市文明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和辐射力,才有希望摘得“国际昆明”这顶沉甸甸的桂冠。
昆明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历史文化积淀和旅游资源,把昆明推向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潮头。国际空港运营、轻轨建设提速、国际大通道建设高潮的掀起,构筑“国际昆明”具备了一些发展要件,但仔细“考量”,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任重道远,仅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有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存在明显短板,产业结构有待清晰完善,长期余留下来的“城市病”等等,从根本上制约了城市品质和城市面貌的快速提升。要在短期内整体提升城市品质和国际水准,无疑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
“国际昆明”建设不可能设定目标就能速成,但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无疑最为重要。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既不是大拆大建,也不是修修补补,需要从观念、思路和理念上“国际化”,才能破解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难题。国际城市建设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改革创新和思想解放的过程。国际城市建设最忌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做表面文章,建设过程中要多些科学态度和人文意识,少些盲目决策和浮躁心态,不能为短期内实现国际化而国际化。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寻找突破口,通过城市“国际化”解决人、财、物、信息和整体文化的跨国界交融问题,让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通过跨国界交融得到提高,方能彰显昆明的“国际范”和核心价值。
- 上篇文章 / 2016年春运首日遇极寒 昆明各方合力抗击冰雪力争温暖启程
- 下篇文章 / 云南省2016年GDP增长目标为8.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