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以去旁边对比下,我们不敢说是最便宜的,但质量绝对过关,这个行业竞争很大,价格也算透明。”10多分钟的闲谈后,这名工作人员以货比三家的借口送走了只看不买的记者。如其所说,整条西昌路几乎所有电动自行车经营店都有在售卖时速60km/h的电动自行车,其中大多数维修店都提供电动车的改装服务,而正是这些电动自行车从业者从源头上剪断了“电毛驴”的缰绳。
监管失控?
内部改造查处困难
“昆明现有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112.45万辆,还有至少20万辆超标电动车因政策原因未登记落户。”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天接警的交通事故,涉及电动车的占30%以上,由于没有任何安全防护装置,极易车毁人亡。据统计,从2013年到2015年底,昆明市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有49326起,造成287人死亡、31209人受伤。
近3年来,昆明交警对电动车交通违法展开过数十次集中整治,而针对电动自行车改装的专项执法也不在少数。以2015年9月的整治行动为例,短短5天全市交警就查处电动自行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6213起,收缴非法加装雨篷装置2284个。“雨篷、手套看得见、好查处,但是加电池、换电机又怎么用肉眼来分辨呢?”交警三大队副大队长武晓俊道出了基层交警的执法尴尬。当下,昆明街头行驶的很大一部分电动车都没有上牌落户,很多电动车改装,往往只是对车辆内部进行改造,作为末端执法力量的交警凭借肉眼难以分辨其是否加装了电池或更改了电机。另外,对于落户的电动车来说,由于目前国家暂无相关要求,对已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进行年检,导致有的车主在上牌后根据自己需求对车辆进行改装,交警在后续工作中无法对车辆进行查验,给了不少车主投机空间。
市人大代表李春光认为,治理好电动自行车的根本,是完善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法规,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管理。持续的源头监管治理失控,将使城市交通风险加剧、人们出行更加不安全。
- 上篇文章 / 昆明市政协调研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 下篇文章 / 昆明市五华区地税局多措并举做好综治维稳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