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关索戏:流传数百年的非遗“活化石”
“世袭传承”者仅34名
关索戏目前仅存于阳宗镇桃李村委会小屯村,已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会这一古老戏种的传承人仅34名,其中20人为演员,其余14名为伴奏。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传承人均清一色是男丁。当地还流传一句话“小屯村,玩关索,传留子孙”。
“我家从老祖那代人就开始演关索戏,到我已经是第四代了。”周如文介绍,如今他也面临着传承问题,“大儿子在外地不适合传承,小儿子马上满18岁,要看他愿不愿意。”
今年有望建传习馆
眼下,在小屯村,关索戏演员平均年龄50岁,年龄断档很严重。其中年龄最大的演员已年近耄耋。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也加入了4个30岁以下的年轻人。
从年龄层次看,参演关索戏的人员,尤其是主要演员年龄普遍偏大。周如文说,主要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学关索戏。而且演出的面具、服装也陈旧破烂,尤其是现存的面具仅有20个,都是10多年前老师傅流传下来的。该面具制作工艺复杂,近两年来他们到处寻访,但已无人会做。再加上排练经费等困难,关索戏的传承十分艰难。
同时,关索戏剧目有长有短,长的可达3小时,短的约30分钟,演出的大锣、大刀等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过去关索戏剧本比较丰富,曾有60余场剧目,但近些年随着演员与典籍的流失,如今能排练演出的仅有10场左右。
为抢救阳宗这个唯一国家级非遗,阳宗镇文化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内阳宗镇将建起关索戏非遗传习馆,让演员们能有排练场地,并通过文物展示等方式,将让更多人认识和喜爱关索戏。
[来源:昆明日报] [作者:廖晶蓉] [编辑:昆明热线]
- 上篇文章 / 清迈“红色公交”开跑串联多个知名景点票价10-15泰铢
- 下篇文章 / 海鸥回家了陆续踏上归途 周六起昆明海埂大坝取消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