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基层中医服务把脉医改
师承
缓解人才断层问题
群众需求、资金支持、人才储备是发展基层中医服务需具备的三大要素。目前,各级、各区都逐步加大了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资金支持,居民对中医疗效的认可,对基层卫生服务的信心,加大了基层医疗的中医需求。基层中医药服务人才的缺乏,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2012年年初,临近退休的老中医梁建勋来到官渡区卫生局,向局长杨卫东阐述了其在社区设立中医工作室开展传帮带工作的建议。时值官渡区“两院”合并,一大批老中医即将退休,在新的官渡区人民医院,中医只是内科下面的一个科室,全区基层中医服务能力薄弱,中医已出现萎缩。但随着居民养生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大家对中医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梁老的建议打动了杨卫东。
紧接着,官渡区卫生局先后制定了《官渡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方案》《官渡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每年安排45万元财政资金,在全省率先开展县区级名中医选拔及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其中“以师承的形式开展工作,有固定的工作区域、配套设施和传承人群体”成为最具特色的一项措施。“社区名中医工作室的建设,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更为已退休的老中医发挥余热提供了重要平台。”官渡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来源:昆明日报] [作者:姚丹苹 罗昆娅 陈姝羽 邓磊] [编辑:昆明热线]
- 上篇文章 / 昆明市住建局:小区配套设施应竣工后30日内移交
- 下篇文章 / 2016年昆明全市统计工作会议:不断开拓昆明统计事业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