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舍近求远选择偏远山区的杨柳箐作为示范基地,公司负责人李志勇介绍,一是这里山青水秀,环境好、水利条件好,适宜食用菌生长,种出的蔬菜品质高;二是选择山区主要是为了示范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2014年5月,基地里试种下了第一批22亩球盖菇,半年后食用菌种植获得成功,亩产达4吨多,为打开球盖菇市场销路,李志勇带着鲜菇到昆明及市周边市场销售,并对未能及时卖出的菌菇进行速冻、烘干、盐渍后销售,慢慢打开了市场,当年销售价每公斤达到了8元到15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到目前,基地球盖菇的种植规模达到了60多亩,成为云南省球盖菇生产种植规模最大、种植技术最成熟、产量最高的示范区。
与菌打了23年交道的李志勇说:“云南气候得天独厚,非常适合种植各种菌类,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推广食用菌种植最能体现“特色”,昆明市场前景广阔。”为推广球盖菇种植,促进农民增收,李志勇细细算了一笔经济帐:如果农户种植一亩投入10000元到15000元,半年后采收扣除成本亩均纯收入能达到1.5万到2万元。他还承诺提供有机肥料、技术培训和上门指导服务,对种植户的球盖菇实行兜底包销。
“改良土壤,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食用菌种植值得借鉴推广,而云南山大王食用菌有限公司的农业种植模式,为我们发展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循环农业提供了样板。”晋宁县农业局局长杨永说,首先,种植球盖菇需要大量由稻草、玉米芯、木材边料以及玫瑰秸秆粉碎拌合发酵的有机肥,能够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再者,通过球盖菇与蔬菜轮作,保证了菌类与蔬菜花卉品质和产量,当年11月到次年4月种植球盖菇,避开野生菌上市时间,价格稳定,能卖上好价钱,5月到10月种植蔬菜花卉,既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又使耕地得到了科学合理利用。
发展高效现代生态农业是晋宁县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期间,晋宁县将规划发展球盖菇种植5000亩,使之成为继花、菜、奶之后的第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土地增产、企业增盈。
- 上篇文章 / 五华国税启动2016年税法进校园活动
- 下篇文章 / 昆明市交通运输局:残疾人下月起可免费乘地铁公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