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困局,陈雁斩钉截铁:“干砸了我来赔,可以立字据。”说干就干,他引进专业监理公司,与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在季官社区第三居民小组原址,启动“云秀小巷”建设项目。
拆迁补偿款先发给群众,新居款项另行结算,陈雁用这办法的底气何在?社区干部分析,陈雁平常的作为,让群众信服,关键时刻自然有群众支持为后盾。比如,以前季官社区3000多人没出过像样的大学生,陈书记上任后从社区集体拿钱奖励,考上一本的,每年1万元。他还把自己每年的奖金都掏出来,用于慰问社区里去世的老人家属。办法得当、动员有方,季官社区创造了8天自愿拆迁完342户的“奇迹”。
搞项目建设,对干部考验最大。陈雁坦陈,季官社区光2012年建设面积就达22万平方米,如果想动歪心思,不是无空可钻。“比钱更重要的是人心,你走过来了,就升华了。”陈雁如此总结抵制贪欲心得。
面对巨额拆迁补偿款,有些地方赌博者有之、买豪车者有之。陈雁说,财富掌握在没有相应能力的人手里,是个灾难,“拆迁致贫”后果更可怕。为此,季官社区成立3家公司,负责打理集体商业和物业,动员村民入股享受分红,如今社区集体每年盈利4000余万元,收支账目透明。另一方面,社区出台规定,家里有20—50岁具备劳动能力的居民,必须出一个人到社区上班,否则扣减10%的分红等利益。如今在季官社区,尽管家里有补偿款和房屋出租收入,但适龄人群95%都在工作。
目前,季官社区正在研究政策,扶持入驻的企业应对经营不景气,“不仅季官人要和谐,客商和数万外来人也要和谐。”这是陈雁的眼光和胸怀。
眼下,走进近1.2平方公里的季官社区,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这里既有商场写字楼和酒店,又有云南优质的小学和中学。小区里环境整洁亮丽,没有一点农民上楼的“环境后遗症”。如今站在“有难官当,有福民享”的“村训碑”前,陈雁说:“以前当老板,人家未必看得上,现在我敢说有了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大伙内心的尊重。”
转载《人民日报》 2016年4月12日1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