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市宁洱县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大山奔小康
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是支撑
记者与随行的工作人员一道,来到马鞍山村石匠田村民小组李治应的家里。
虽然早有准备,但一段几乎接近45度的陡峭斜坡还是让记者踉跄着几乎滑倒。气喘吁吁中,不禁纳闷村民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村民世代就生存在这里,经常要挑着东西上上下下,雨季来了环境就更是恶劣。”
大家的到来,让李治应原本偏僻的旧宅子热闹起来,柴堆旁的小黄狗也有些兴奋,不停地吠叫着。
李治应十分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用罐头杯子沏了新茶给大家喝。他告诉记者,自己一家4口,在这里已经住了40多年,现在老房子已经裂缝了,最让人担心的是滑坡导致部分后墙坍塌了,我们一直想要搬出去。
相比话不多的李治应,他24岁的小儿子李吉顺曾在浙江义乌务工,普通话还算标准,人也活跃很多。“都说要致富、先修路,我们这里路还没通,出行、生产都很不方便。”李吉顺说。
易地扶贫搬迁,如何让村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产业的支撑极为关键。“我们这里没有工业,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和养殖,为了让村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里通过实施‘311’工程,一方面尽可能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近进入县里扶持的2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务工,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张云聪说。
据了解,农发行也正在与各地政府积极对接光伏扶贫、旅游扶贫项目,后续还将在产业扶贫上研发新的贷款品种,支持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作者:刘海法 崔炯 余连斌 戴蔚珑] [编辑:昆明热线]
- 上篇文章 / 农行云南大理州分行实行个贷优先发展战略完善消费信贷差异化
- 下篇文章 / 立夏节气后昆明本周仍持续“晴热模式”东川最高温度达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