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直过民族”扶贫特写:西盟佤族村民住进小洋楼
发生变化的不仅是生活,还有村民的思想。政府提出了“安居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素质提升、后续管理”5大工程建设目标,勤劳致富、科技兴农的意识在这里逐渐增强。
娜英的新房分上下两层,面积114平方米。一楼有卧室、客厅,客厅里放置了沙发、液晶电视、音箱,旁边一间被她用来经营小商店。“一共贷了5万元,每年还一点,三年能还完。”娜英说。
娜英的自信源于她的“产业”。她给记者算了一笔帐,自家的菜运到县城里去卖,仅此一项去年就收入1万多元。50亩甘蔗的收入,“产量虽然有点低,一年5万元是有的,还养了猪和鸡”。
和娜英一样,村民岩扁在种甘蔗的同时,跑起了农村客运。岩扁的儿子去年考上了大学,他“勒紧裤腰带”供起了大学生。他笑言,“一年纯收入两三万元吧,只要勤快点,应该都不是问题。”
此外,政府帮助博航八组引入食用菌公司,全村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大力发展香菇种植产业。2015年,博航八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31元,预计到2016年底,实现彻底脱贫。
博航八组是云南省对“直过民族”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在云南,一共有独龙、德昂、基诺、怒、布朗、景颇、傈僳、拉祜、佤9个“直过民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75万人。下一步,云南省还将开展“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确保“直过民族”聚居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保旭 史广林] [编辑:昆明热线]
- 上篇文章 / 广南县阿科中学初一女生被10名女同学围殴 现已回校上课
- 下篇文章 / 剑川农信联社象图服务站架起一座“连心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