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警方通报打击“盗抢骗”成果教你防盗防骗
通信诈骗
案例及作案手段:
微信使用时要注意一个问题:任何人都可将头像换成微信官方头像,名字换成“微信助手”。有人就冒充“微信助手”的名义,发送各类诈骗信息。
近日,昆明市民张女士收到一个“微信助手”发来的提问,让她回复年龄和体重,测试今天运势。起初她没有在意,可接连几天,她却收到一条让她吃惊的短信,称她的账户“存在安全问题”,让她“回复密码进行验证”。待她“验证”完后,微信的登录密码却被盗走。
如今,利用微信作案手法具有一定隐蔽性,收集犯罪证据和追赃是办案的难点。
如何应对通信诈骗:
1、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银行账号、账号资金数额、家庭住址、成员等;
2、不要接听非常规号码的电话,响一声就断的电话,切勿回拨;
3、需要转账、汇款,转出前仔细核实对方账户、身份信息及转账事由,遇有短信通知临时变更收款账户的,应当向收款人核实;
4、收到、看到各种通知类、广告类信息时,请通过正规渠道向有关部门核实,不要轻易回拨所留联系电话;
5、上网时注意识别假冒的银行或证券公司网站,慎重选择购物网站,不要轻易点击自己不了解的链接或弹出窗口、悬浮窗口,在电脑上安装并及时更新安全软件;
6、对声称可提供紧缺、低价、违禁品供销渠道,或称可提供内幕消息、信息服务的网络信息和电话、短信,切勿轻易相信;
7、接到声称亲属“患病”、“被绑架”等紧急情况的电话时,应通过正常的途径核实有关情况,最好联系到本人;
8、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金融机构,都不会通过电话指挥市民操作银行账户或银行卡,不会要求转账到指定账户。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咨询。
[来源:都市时报] [作者:周婷婷 刘瑞] [编辑:昆明热线]
- 上篇文章 / 石屏县受伤黑熊被市民救:吃面条玩双杠赴昆明相亲
- 下篇文章 / 澜沧县公安局通报“路霸持刀抢劫”7名嫌犯全被抓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