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蹭”宜家背后的尴尬:凸显多重社会问题
“在北京,逛一次街、买件衣服就要几百元,吃一顿饭也要花掉三四百元,倒不如与朋友逛逛宜家,简单实惠。”在职场新人张亮眼中,逛宜家是他更为青睐的周末休闲方式。
今年刚从北京某高校毕业的张亮是一名“经济适用男”,因为当前月薪只有6000多元,他在京的日常花销必须理性。
显然,收入因素是令这群职场新人消费逐渐趋于理性的一大原因。今年6月,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就业蓝皮书: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称,2015届中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3726元。
在张亮眼中,宜家的一些商品价格着实让他很心动,诸如一个卷筒只要1元,饮料只要2元,一个热狗包只要5元,有时一顿午餐不过15元……
“我常常会买些厨具,有的锅不到10元,几个碗只要二十几元,很多小物件也都很便宜,这些物品充实了我的生活。”张亮说。
张亮坦言,“每个人都想过上有品质的生活,但眼下刚毕业,显然高消费还不适合自己,所以到宜家淘点小物件、顺道休闲消遣,也是不错的生活方式。”张亮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均为化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吕春荣] [编辑:昆明热线]
- 上篇文章 / 北京2016年前三季度重污染同比减少4天 空气达标155天
- 下篇文章 / 云南老人高速上砸石拦车:为去杭州看望外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