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沙江畔,成(成都)昆(昆明)铁路旁,高大粗壮的攀枝花树开满红花,独树即成一景……杨绍院观赏12年攀枝花花开花谢,是时候告别了。
资料图:旅客准备乘坐高铁出行。中新社记者 王中举 摄
记者近日探访位于川滇两省交界成昆铁路小站拉鲊,小站因水电站建设将被淹没,在建高铁线路逐渐将小站守护者“包围”。
杨绍院今年34岁,是铁路公安拉鲊派出所民警,过去12年为成昆铁路保驾护航。拉鲊派出所负责管辖长达61公里铁路区段,位于金沙江沿岸,峡谷纵深,有30公里线路穿过地区人烟稀少,地势险峻。
成昆铁路1970年通车,是中国重要铁路干线,一度承担起西南地区四分之三货运。杨绍院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坡大路曲、速度慢、能耗高,成昆铁路运力已不能满足滇川两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013年成昆铁路开始建设复线,进行全面扩能改造升级。扩能改造后,复线全线平均时速可达200公里左右。
“届时,成都至昆明5小时通达,比较旧的成昆铁路缩短13小时。”杨绍院说。
激动之余,放眼四周,杨绍院已被在建高铁线路“包围”,拉鲊小站即将淹没之际,他必须做出选择——要么继续在“老铁路”其他站点工作,要么学习新知识为新建高铁线路服务。他很清楚,“高铁时代”已经来临,如果不学习新知识,未来在“老铁路”上可能会面临同样的境遇。
“下月我将到在建高铁线实践学习,在旧铁路与高铁上工作,是两种模式两套程序。”他对记者说。
在铁路公安拉鲊派出所12年,杨绍院接守送列车,沿铁路巡线,用铁丝修筑起羊群防护网,深入周边村庄开展爱路护路宣传。这份工作依靠大量人力付出,他与同事常常日晒雨淋,风餐露宿。
高铁是全封闭式线路,依靠高科技设备运行。他说:“我们只需坐在屋内,即可监控全线情况。但设备多、功能多,操作复杂,需要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
而立之年的杨绍院要去追步“高铁时代”了。
中新社云南元谋3月25日电 题:“老铁路”和“铁路人”追步“高铁时代”
作者 缪超 周银 史珂维
- 上篇文章 / 国办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 下篇文章 / 中国民航将执行2018年夏秋航季航班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