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批“下海”的人 云南边境线上的“逐日者”
如今,外出务工,对于蒿枝坝村民来说,已不是新鲜事。像段春梅这样见过世面的人,又回到村里发展。
“我们这儿生态好,到处是青山绿水,连院士都爱往这跑。”段春梅说,2017年,听说中国工程院在村里设了扶贫工作站后,她回村投资农家乐。村里种植的冬季马铃薯,已成为上过“全国两会”的明星农产品,也是她餐馆里最受欢迎的招牌菜。
新一代“逐日者”
“80后”咖农叶萍是边境新一代“逐日者”的代表。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参加精品咖啡质量分级品鉴师预备培训。不久前,她种植的咖啡以85.2625的高分获得第三届云南咖啡生豆大赛第一名。
作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冒村的致富带头人,叶萍带着600余名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种植咖啡1200亩。为更好地掌控咖啡品质,她参加培训班。
在为期9天的密集培训中,叶萍要学习生豆分级、杯测评分、有机酸配对、烘焙度鉴定等知识,并接受“魔鬼训练”。
“昨天练习杯测,至少喝了50杯以上的咖啡,晚上根本睡不着觉。今天的‘魔鬼水’练习,又让胃难受得很。”叶萍称,尽管训练很辛苦,但她对咖啡鉴赏的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云南小粒咖啡已经出口到美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却长期增产不增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推动咖啡精细化种植。”叶萍说。
中新社普洱6月3日电 题:通讯:云南边境线上的“逐日者”
作者 叶娟 胡远航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叶娟 胡远航] [编辑:昆明热线]
- 上篇文章 / 受伤蛇雕隐匿树丛 楚雄州禄丰县市民及时救助
- 下篇文章 / 宣威市遭暴雨袭击 城区部分区域积水达到了2米多处被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