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上海、杭州、苏州“金三角”的中心,浙江省桐乡市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前些年,农家乐旅游热度渐起时,桐乡许多农村建起了不少农家乐。目前,它们发展状况如何?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大部分粗放式农家乐早已关门歇业,另一部分则朝着现代农庄模式发展。升级后的农家乐,经营得愈发红火。
游客眼光越来越挑,粗放式农家乐难以为继
7月4日,记者来到桐乡市石门镇桂花村,曾经火爆一时的桂缘草堂农家乐已经关门,经营者姚洪根重新做起了畜禽养殖的生意。谈起过往,姚洪根还有些激动。桂花村里有大小桂花树1.5万余棵,是浙北特有的生态名胜村。每到9、10月,游客满村都是。2006年,姚洪根瞅准商机,联合几个村民在村里首先办起了农家乐。起初,每年桂花节期间,每天入账超万元。只是两个月的花期一过,游客量骤减。不过仅靠零星散客也能保本。每年的桂花节,成了姚洪根最主要的期待。
“像姚洪根这样由本地村民自主开办的农家乐,前些年较为普遍。”桐乡市农办综合调研科科长周长金分析,在农家乐旅游市场还没饱和的时候,村民自办的农家乐虽然只懂得做做农家菜,但也能赚到钱。但随着农家乐数量增多,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北京市场利润逐渐摊薄,他们就要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现实确实如此。近年来,村里办节庆的做法逐渐被其他地区模仿。“龙舟节”“菊花节”“梨花节”在各村纷纷亮相,桂花村的游客已不如往年。2015年,姚洪根无奈关停了农家乐。
拥有便捷的交通、知名的景观等便利条件,桂花村农家乐为何没能持续火爆?在周长金看来,农家乐经营管理水平低、硬件设施不足、“主人文化”缺失、文化挖掘不足等问题,都是制约农家乐健康发展的因素。“另外,从大城市过来的游客眼光越来越‘挑’,农家乐如果只停留在‘吃农家菜’肯定不行。”周长金表示,如今想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农家乐旅游必须放弃粗放式发展,迈上升级之路。
- 上篇文章 / 保健“神药”夸大药效蒙圈老年消费者“三无”西药粉利润惊人
- 下篇文章 / 中国与克罗地亚首次警务联合巡逻正式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