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扛起重任
开启高质量发展之路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破除无效供给,彻底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进而致力于培育发展先进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孕育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寄予很高希望。
在地处长江下游的安徽省芜湖市,走进方村工业集中区,一片绿意盎然,干净明亮的厂房竖立在道路两旁,很难想象就在年初,这里还是“遍地污染”。
成立于2004年的方村工业集中区共有218家企业,曾经违规生产偷排现象随处可见,年初地方督查的90家企业中79家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历时近3个月的环保整治,方村关闭取缔100多家企业,整改验收数10家企业。
“园区是街道的经济支柱,占到经济收入总量近七成,考虑到税收与就业,以往整改的决心总是不足,这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芜湖市方村街道办事处主任吴彬说。
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勇气,下大力气倒逼产业转型。方村转变的背后,折射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坚决摒弃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在地处上游的重庆市,2017年否决了26个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涉及总投资20亿元。全市排查出的360家区县化工企业,正在按照“一厂一策”专项整治,有望较好解决“化工围江”问题。
“破旧”不忘“立新”,长江经济带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
“听话”鼠标、能纠错会教学的智能钢琴、陪护机器人……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的中国声谷,依托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科大国盾等龙头企业,330余家企业构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支撑到产业发展与应用的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链。
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在内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今年上半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2348亿元,同比增长14.7%。
新兴产业为“上海制造”带来一批新名片: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研发和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新发展,新气象。纵观我国上半年经济增长“成绩单”,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10个省市GDP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贵州、云南、江西分别以10%、9.2%、9%依次位居前三,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展现出巨大的澎湃动能。
在张燕生看来,新时代的长江经济带应当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样板,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新引擎。
坚定信心
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迈向高质量发展
盛夏,坐拥长江黄金岸线,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片忙碌。不远处,已全线贯通的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向更大吨位的全球货船张开怀抱。
- 上篇文章 / 第二代逸动,破局者来袭
- 下篇文章 / 第二代逸动,品质跨越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