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在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中国顶尖高校中,已经形成以境外高校毕业生为主、本校毕业生为辅、境内其他高校毕业生较少的新任教师群体
□在理、工、医科院系中,教职竞争在人才计划的催化下不断加剧;而人文社科院系的教职获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是否拥有人才计划头衔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新任教师竞逐教职的关键因素,而没有人才计划头衔的应聘者可能处于劣势
------------------------------------
长久以来,以北大和清华为代表的一批国内顶尖大学高度重视招募最优秀的学术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而获取这些国内顶尖大学的教职也是很多博士毕业生的最大心愿。
然而,随着我国博士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职正在趋于饱和。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国内顶尖大学不断对学术人才进行优中选优,而获取国内顶尖大学教职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
那么,究竟谁能够获得中国顶尖大学的教职?获取顶尖大学教职应当具备怎样的学历背景?哪些因素会影响学术人才的求职结果?学术人才应当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从而增加自身在学术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与育人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各方面发展。笔者将“谁获得了国内顶尖大学的教职”作为核心问题,选取北大清华两校2011~2017年新任教师的学历背景进行分析。通过学校网络与其他渠道获取教师的个人信息,调查教师博士毕业年份、入职年份、博士获取机构、博士后获取机构等内容,最终对810名北大、清华新任教师的学历背景进行统计(其中北大360人,清华450人)。笔者试图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分析,呈现我国顶尖大学教职获取的基本情况,从而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博士生就业提供参考。
本土博士占新任教师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随着与青年的实施,有学者认为本土博士在国内顶尖大学教职的竞逐中已失去竞争力,境外名校博士学历才是进入国内顶尖大学的通行证。
通过数据分析,笔者发现本土博士在北大、清华新任教师中所占比例最大,约为51.9%。其中,北大新任教师中约有178名拥有本土博士学历(占49.4%);清华新任教师中约有235名拥有本土博士学历(占52.2%)。由此可见,本土博士在获取国内顶尖大学教职上依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此外,海归博士在北大、清华新任教师中所占比例并不低,约占总体的47.5%。从两校各自的情况来看,7年来北大平均数据约为48.3%,清华约为46%,两校差距较小。
在这些境外博士学历授予机构中,美国机构所占比例最大,在北大约为总体的33.6%,海归博士的69.5%;在清华约为总体的29.8%,海归博士的64.7%。除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新加坡和荷兰等6个国家所占比例较大。总体而言,美国博士是构成北大、清华海归博士的主体。
- 上篇文章 / 第二代逸动高能版即将登场
- 下篇文章 / 祥云县煤矿透水事故4名被困者不幸遇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