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搬新村住新家……大山里的村民迎这些新变化
2018-10-31 15:26:30 | 昆明热线 | www.cnkmol.com

收入低、缺技术,还要养活正在上学的儿子。也许当时苏泉芬不会想到,她能这么快建起自己的家。

精准扶贫工作展开后,没有住房的苏泉芬一家被划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借着政策的利好,苏泉芬享受到了6万元的国家建房补助,又得到了6万元的无息贷款。在亲友的帮助下,新居落成,一家三口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栖身之所。

在苏泉芬家中的墙上,贴着脱贫攻坚挂钩帮扶责任公示牌、帮扶情况明白卡等一系列“名片”,清晰地记录着户主的贫困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等,既保证了扶贫措施的针对性,又保证了整个帮助脱贫流程的透明度。杨维思 摄

“现在家里有七八亩地,种烤烟、玉米、贡菜,加上丈夫打工,一家人一年能收入两三万元。”苏泉芬说,“国家还补助了5000块钱给我买了一头牛,补助1000块买了一头猪,孩子上学也有补助。”

苏泉芬坐在客厅里。杨维思 摄

经济作物的种植和产业扶贫计划,让增收的未来可期。苏泉芬乐观地表示,将来多挣些钱后,打算把房子扩建为二层楼。

搬新村,住新家

大仓镇大三家村乍一看与别的村落不太一样。青瓦青砖的崭新屋舍布置精心,错落有致,村中的道路看上去也经过了一番规划,能够让汽车方便地行驶。比起印象中的“山区”,这里更有一番田园景致。

大三家村。杨维思 摄

原来,大三家村是一处异地扶贫搬迁的安置点。据村党委书记卜晓卫介绍,这里的村民原本居住在山头的另一面。然而,原村址面临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隐患,加上居住条件不好,因此,大三家村经过规划选址,搬迁到了现在的宜居之地。

村民凹金花搬到了新家。这是一座外观精美的砖木结构小楼。铺着青瓦的屋檐,精雕细刻的木门,使小楼充满了当地的民族风情。

凹金花家的房子。杨维思 摄

凹金花一家四口也是已经完成脱贫的“前贫困户”。村庄搬迁后,他们一家住进了100平米的新房,还得到扶贫贷款5万元。这5万元,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入股企业,每年一家人还能获得5000元的分红。

凹金花(左)。杨维思 摄

凹金花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凹文艳,就在离家不远的大三家村幼儿园当早教老师。幼儿园的校舍位于村庄的广场旁,教室干净敞亮。凹文艳与另一名教师凹文星,每天在这里陪伴村里的孩子们。

孩子们在凹文艳的带领下跳彝族“打歌”。杨维思 摄

孩子们穿着艳丽的彝族服饰,跟着老师做早操,听老师讲故事,跟老师一起跳舞、画画,幼儿园还为孩子们准备两菜一汤的午餐。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杨维思] [编辑:昆明热线]
聚焦春城·昆明新闻
昆明热线 大美春城 魅力昆明
Copyright© 2005-2023 CNKM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