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巍山:搬新村住新家……大山里的村民迎这些新变化
葡萄并不是大理传统的作物。但巍山的气候地质条件,其实很适合种葡萄,为什么不试着发展这个产业呢?
葡萄基地的创建者左继龙经过多方考察,认为这条路行得通。他以前务过农、当过兵,还做过警察。退休后,他筹措资金,在庙街镇推行葡萄种植。
这里的葡萄每年能收两季,刚好与其他地区葡萄供应季错开。基地葡萄严格控制规格质量,多渠道销往外地。
葡萄种植“一举三得”,既规模化地利用了土地,也为当地农户开拓了不少“岗位”。此外,卖葡萄的利润,还可以为被帮扶贫困户提供分红,为他们增加收入。
夏翠芝就是“就业者”之一。她现在每天到种植基地打工,能有80元的收入。“一年挣两三万块。”
夏翠芝(右)在棚内修剪枝叶。杨维思 摄
镇党委书记左士尧介绍,以前,由于村里青壮年都到外地打工,不仅有许多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还容易造成社会问题。现在种植基地能够吸引一部分人来工作,一开始走路来、骑自行车来,后来慢慢有骑摩托来的,甚至开车来的。在家门口能工作,方便了很多,也让乡村更有活力。中新网大理10月31日电 (记者 杨维思)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杨维思] [编辑:昆明热线]
- 上篇文章 / “灌篮”决战在即,易建联加盟J-TEAM
- 下篇文章 / 2019年度国考网上报名今日18时截止 有职位竞争比超过3000比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