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调查:电信网络诈骗重灾区丰宁如何实现两年摘牌
编者按
近10年来,电信网络诈骗频发,老百姓深受其害。电信网络诈骗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有7个地方被公安部列为重点整治地区。经过两年多有效打击与综合治理,反电信网络诈骗取得显著成效,多个地方已经摘牌。本报从今日起推出“重点整治电信网络新型犯罪”系列报道,记录政法机关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付出的艰苦努力,以及一些地方由乱到治的蝶变过程,敬请关注。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2016年7月4日,家住山东省泰安市的苏某接到“东北黑社会老五”的电话:“知道吗,你在当地得罪了一个人,如果你不想你和你家人缺胳膊少腿,你出钱,我可以出面帮你平事……”
电话中“老五”的口气凶狠无比,害怕的苏某分两次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共汇款3万元。苏某不知道,这个所谓的“老五”其实只是一个来自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的骗子。
像这样冒充“黑社会”进行电话敲诈勒索的案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其中重灾区之一就是河北丰宁。2015年11月,丰宁县被公安部列入全国7个电信网络新型犯罪挂牌整治的重点区域。
经过一番专项整治行动,2017年11月,经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系会议办公室研究决定,丰宁县打击整治电信诈骗成效显著,予以摘牌。
电话敲诈勒索犯罪案件具有哪些特点?打击这类犯罪有哪些困难?两年的时间里,当地采取了什么整治手段,取得了哪些效果?《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周宵鹏] [编辑:昆明热线]
- 上篇文章 / 广西田东:80后带领乡亲脱贫奔小康
- 下篇文章 / “灌篮”总决赛来袭,逸动展现拼搏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