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在求职时经常遇到学历、专业、学校等方面的门槛
61.1%的受访者希望院校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更契合
减少大学生就业歧视,61.1%的受访者认为院校要让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更契合,55.6%的受访者期待提升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效果,50.7%的受访者建议确定一个可操作的歧视认定标准,45.6%的受访者建议毕业生调整好心态,提高应对面试的能力,32.0%的受访者建议毕业生在校期间注重能力培养,提升自己。
王霆认为,减少大学生就业歧视,从政府角度来看还是要加强立法,避免出现比较严重的就业歧视、社会不公平现象,“在一些国家,肖像歧视都是严禁的,投简历不准贴照片。政府的立法、政策要具有延续性,鼓励人才市场公平竞争。企业要多综合考察学生未来发展的潜质,虽然重点大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综合发展的平台,但是在招聘的时候还是要综合考察大学生的能力。大学生自己也要多了解社会,多了解企业”。
王鹏认为,大学生要提高自身能力,企业要减少偏见和歧视,招聘的时候公开公正,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相关监督机制,给应聘者反映问题的渠道。
王霆认为,虽然现在依然有就业歧视,但是个人还是要努力,“学历资本、社会资本对于就业质量的影响也是双重的。人生的输赢关键不是起跑线,而是未来漫长的职业发展过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陈子祎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品芝] [编辑:昆明热线]
- 上篇文章 / 浙江龙游警方破获非法制造烟标标识案 涉案金额3亿余元
- 下篇文章 / 常州旧厂房里的“扫地僧”公司:名震硅谷 苹果是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