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常州,有着这么一家“小企业”,它隐身于武进区牛塘镇一处旧厂房里,没有厂牌,没有网站,从外面看上去甚至有些简陋,只有二十多名员工。这么一家企业,却被业内人士称为“扫地僧”,它的大客户居然是微软、苹果、Adobe、亚马逊,它的用户数以亿计,在硅谷都是大名鼎鼎,也许,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要用到。紫牛新闻慕名拜访,揭开了该公司的神秘面纱。
字模师傅写的字形。
“扫地僧”公司
名震硅谷的供应商
藏身乡下旧厂房
很难想象,微软、苹果、Adobe、亚马逊这类IT或电商界的巨头的软件供应商,会藏身在常州市武进区牛塘镇的一处乡下厂房里。这家软件供应商为数以亿计的中文用户提供服务,但是自己却连一个像模像样的网站都没有;在硅谷都名声响当当的企业,在常州当地却很少有人了解,甚至在附近开小超市的老板都没听说过。
紫牛新闻记者13日在百度地图上输入这家“扫地僧”公司的全名“常州华文文字技术有限公司”,搜出来的结果却是“常州华文印刷新技术有限公司”——这是该公司原先的名字。按照导航指引,记者从常州市政府出发,28分钟车程,抵达了常州华文。若不是提前做好功课,很难在一处老乡镇企业留下的厂房二楼,找到这家在中文字体领域世界知名的软件企业。
常州华文在一处旧厂房里的三层小楼的二楼北侧,厂房的入口处和小楼的外立面上都没有常州华文的字样。两间几十平米的房间里,虽然办公设施有点陈旧,但是十分干净整洁。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鼠标和键盘的敲击声,员工们一个个端坐在电脑前,对着一个个中文字,这便是华文的造字电脑操作间。
创业 头5年没收入,现在苹果微软都是客户
常州华文创办于1991年。创始人黄克俭从美国留学归来带回了“曲线描述技术”,他想凭借这项技术来改变以往汉字字库开发只能以折线设计的方式,改由曲线构建字体,使汉字由僵硬变得美观。
黄克俭最初的打算是希望把这门技术提供给国内的一些知名企业使用。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被国内众巨头婉拒。既然授人以渔不成,黄克俭干脆自己捕鱼。他筹集了20万美元投资款,经过一番寻找,最终和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的一家中国民族文字模厂合资办厂。
“武进当地的企业用厂房和几部重要的字稿入股,占了30%股份,黄克俭则是代表美方资金占股70%。”常州华文文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德毅说。
创业初期,常州华文整整5年没有收入。1996年,设计出第一批华文字体,美国Adobe公司一次购买了四套字体,常州华文也正式进入了上升通道。如今,苹果公司、Adobe、微软、IBM、亚马逊、Google等公司都是华文的客户,其中苹果公司用了他们17套字体。字库需要按照国标不断更新,常州华文和这些大企业的合作比较稳定。
- 上篇文章 / 大学生在求职时经常遇到学历、专业、学校等方面的门槛
- 下篇文章 / 中科曙光新一代硅立方高性能计算机亮相全球超算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