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划定“三线”还洱海一片深蓝
林进矿退
“小时候云浪箐山上都是森林,我们常来采杨梅,溪水可以喝。80年代以来附近建了水泥厂,长期在山上采石,山光了,溪水断流了,尘土飞扬。”在大理市凤仪镇云浪村长大的赵斌痛心地说。
2016年8月28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大理市凤仪镇云浪村委会云浪箐部分石场存在非法采石、破坏森林资源的严重问题。大理市积极调查处理和整改,云浪箐在内的凤仪镇25个矿点被关停,6个矿主被追究刑责,凤仪镇原书记镇长被问责;去年以来,大理投资6200万元对云浪箐受损的9个边坡进行生态修复,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记者近日走进云浪箐,只见山谷两侧山坡满目疮痍,原来长期采石造成山坡上一片片巨大的横切伤口,虽有绿色防护网覆盖也难以遮住创伤,山坡上一片片种植的绿草和小树开始生长,山脚下溪流向8公里外的洱海流去。凤仪镇现任镇长杨益智说:“关闭矿山虽有短痛,但天蓝了、水清了,路宽了,保护了洱海。”
大理海东新区位于洱海东南面山区域,属喀斯特岩溶地貌,唐代《蛮书》对海东就有“土山无树”的记录。记者近日在海东新区市行政中心北侧看到,原来地形破碎的山坡、堆放渣土的山沟变成千余亩的秀北山森林公园,漫山的乔木、灌木郁郁葱葱,9个收纳雨水的景观调储水池十分壮观。新区共有森林公园23个,面积达3092亩,充分利用处理过的中水灌溉,不让海东一滴污水进洱海。
数年前,海东开发是大理最热的词之一,海东新区成为大理城镇上山的样板。如今,大理为保护洱海,实施海东新区生态绿化攻坚战,共建设公共绿化面积1.24万亩,将海东新区规划发展控制区125平方公里主动调减至20.43平方公里,准备将海东新区建成洱海东岸生态修复的示范区。
海东大开发变成大保护,不仅是海东发展战略的变化,也意味着洱海深蓝保卫战进入了生态优先的新阶段。
(本报记者 张勇)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勇] [编辑:昆明热线]
- 上篇文章 /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 下篇文章 / 长安CS75限时钜惠 最高可享3.5万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