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2018年脱贫攻坚“秋冬会战”已持续3个多月,一场眼睛向里、刀刃向内的脱贫攻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体检”仍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对“考核病”问诊、拆除脱贫“花架子”、不让冗余的“填表报数”进村,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务实推进脱贫攻坚战。
向“一刀切”开刀 诊治“考核病”
进入寒冬,永修县立新乡鄢湾村扶贫干部李攀攀越来越忙。他说,基层扶贫干部最大的愿望就是为贫困群众多干几件实事,少干一些应付考核检查的“花哨活”。
直奔一线倾听呼声,2018年11月以来江西省纪委派出多个暗访组,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不打招呼、不搞陪同,针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突出的脱贫攻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找病灶”“开药方”。调查发现,有的地市扶贫小额贷款必须覆盖贫困村60%贫困户的要求缺乏弹性,一些贫困村难以达标;有的地市要求电商培训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可有的无经营能力贫困户无意参加,有意愿从事电商的非贫困户却没法参加。
一位乡镇干部对记者说,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有的标准定得太高,农民卫生意识和生活习惯暂时跟不上,有时靠乡村两级突击动用劳力应付检查,检查过后难免反弹。
针对此类“一刀切”政策衍生的“形式主义”隐患,江西要求涉及的部门和地市加快整改,脱贫攻坚考核不再唯数字论。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对基层文化中心建设原定2018年底达到80%的目标任务,不再做“一刀切”的要求。江西省财政厅组织有关部门和县乡进行研判,决定取消小额信贷工作户贷比年度达到60%的要求。赣州市明确取消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考核指标,重点指导基层发展有产业基础、有平台支撑、有快递对接条件、有电商人才带动的农村电商站点。
实事求是的做法赢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越是减少考核‘一刀切’,脱贫攻坚就越能精准、越有实效。”于都县利村乡三坊头村第一书记许九洲说。
- 上篇文章 / 镇沅技能培训扶贫记事:激发“闲汉”加油干
- 下篇文章 / 红河边防查获10吨走私冻肉 改装运沙车藏货入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