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少年刑满释放 通州法官买好车票送他返乡过年
2019-01-30 23:23:11 | 昆明热线 | www.cnkmol.com

法官心愿

让更多迷途少年成为“运河启航”计划受益者

张锐无疑是通州法院 “运河启航”计划的受益者。2017年7月,通州法院“运河启航”计划正式运行,它包括“一个微信订阅号,两部档案,三封信,四个课堂,五个阵地”等,引导犯罪的未成年人弃恶向善,重新回归社会。

卫丹告诉记者,在法官的电脑里,都存着所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信息,详细记录着被告人的情况。法官会在重要节点及未成年犯成年日、生日、刑期结束及时进行回访,从而有效建立个案帮教追踪制度。

记者注意到,“运河启航”项目中,“两部档案”的内容相当关键。据介绍,这两部档案,一部是民事案件未成年人关护档案,一部是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帮教档案。其中,民事案件未成年人关护档案通过记录民事未成年当事人年龄、家庭情况、案由、判决结果等信息,为法官开展后续跟踪回访提供便利,并将具体关护工作整理成册。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帮教档案通过记录未成年被告人罪名、年龄、刑期、缓刑考验期、服刑地点等信息,提示法官及时开展帮教工作,并将相应帮教措施整理成册。

卫丹说,根据法院的调研,“家庭功能弱化”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因,而且不完整家庭或重组家庭尤其容易产生畸形的教育。“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背景有很多相似之处,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的,占比42.4%;自己离家打工的,占比52.5%;离异单亲背景的,占比23.2%。家长要么是欲教无能,根本就没能力管教孩子,要么是疏于管理,根本不想着管理。这种情况下导致未成年犯罪的,占比40.8%;当然,在全部案件中,还有12.8%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暴力管教的,有8.8%是父母过度溺爱的。”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认为,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家庭没有监护能力”是个无法忽视的原因。“对已经走错了路的孩子,他们离开看守所、离开监狱,如果面对的还是冰冷的家庭生活,那么今后继续走错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未成年犯回归社会,送到哪里去,最后交给谁,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最后一公里”。

宗春山说,“法官的这种做法,让这个未成年人不至于在走出看守所大门时,面对茫茫天地无所依靠。但是他离开了北京之后又怎么办?他的老家会不会有社会组织、有司法部门持续地帮扶关爱?”他呼吁,建立一个良好运行的协调机制,能够把政府和民间的力量统筹起来帮扶关爱迷途少年,而且这样的机制要在全国都能通行。本报记者 安然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安然] [编辑:昆明热线]
聚焦春城·昆明新闻
昆明热线 大美春城 魅力昆明
Copyright© 2005-2023 CNKM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