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睡前玩手机“95后”大学生是“最缺觉一代”?
2019-04-19 13:31:04 | 昆明热线 | www.cnkmol.com

改变不了熬夜的习惯,更重要的原因是“自控力不强”。李辉坦言,他经常下决心不再熬夜,但最终还是输给了缺乏自控力。

连续多天熬夜,白天会头疼时,赵玉婷才会在晚上熄灯后赶紧睡。可一旦恢复健康,会再和室友一起熬夜。“我就是自控力不强”,多天熬夜后,赵玉婷会在周末“疯狂补觉”,睡到中午12点再起床。

也有不少90后大学生为了强制自己不熬夜,尝试了各种方法:把手机设置成定时关机、放在床下不容易够到的地方、和室友彼此监督。

“改变熬夜习惯的方法很多,但都很难坚持。”这是熬夜大学生们普遍的无奈之处。尽管熬夜让体质变差,很多大学生还是不会选择主动锻炼,因为“没有时间”或是“很难坚持”。

为了督促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很多高校常年开展早跑或校园跑行动,由各院系学生干部或在手机运动类App上进行考勤。

对于强制性的校园跑,大学生们的观点分为正反两派。支持者认为学校不强制,学生很难坚持锻炼,值得推广;反对的则认为不想锻炼,强制也没用,学生会想各种方法逃避。

林乐乐所在学校使用了一款手机跑步App,每名学生一学期需要跑步96公里,每天最少需要跑1.5公里、最多2公里,时间不限。林乐乐说,她会坚持跑步锻炼,学期末再做一次体能测试。

与林乐乐不同,在广州上大学二年级的王振不喜欢校园跑。他所在的大学也使用了一款手机跑步软件。尽管这个软件要求从学生大一持续用到大四,并计入成绩,王振还是拒绝使用。在他看来,“软件不好用,定位不准确,路线设计也不好”。

不喜欢强制性校园跑的王振,也没有刻意找其他方式锻炼。他经常背着摄影器材去室外拍照,在他看来,这就是一种锻炼。

还有很多大学生认为,他们每天往返于宿舍、食堂、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大概能走1万步左右,“达到了每天运动和锻炼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意识到长期熬夜对身体的不利影响,开始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

新学期开始,除了坚持校园晨跑以外,林乐乐还办了一张健身卡,每周去3次健身房,每次锻炼两个小时。

现在的李辉,除了上体育课和参加学院篮球队训练外,每周还会打3次篮球。长期熬夜,李辉的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我改变不了熬夜的习惯,但至少可以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李辉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的大学生均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培莲 实习生 冯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培莲] [编辑:昆明热线]
聚焦春城·昆明新闻
昆明热线 大美春城 魅力昆明
Copyright© 2005-2023 CNKM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