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云南昆(明)磨(憨)高速公路玉溪段大风垭口有27公里长下坡路段,因罕见的道路环境、超过负6%的最大纵坡,使得行经大风垭口的重载货车极易失控、起火,连环追尾风险极高,被称为“死亡之坡”。近年来,云南省玉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实施“五位一体”生命防护工程,让“死亡之坡”变成“平安坦途”。
图为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上的提示警示牌。云南省公安厅供图
玉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位民警介绍,自2004年通车以来,仅此路段已造成约1100辆重载货车失控、300辆货车烧毁、123人死亡。2007年以前,货车起火失控、车毁人亡的事故频发,年均死亡17人,成为了全国闻名的“死亡之坡”。
图为交警在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进行临时交通管制。云南省公安厅供图
近年来,针对大风垭口长下坡路段道路交通实际和事故规律特点,玉溪交警将“提示、清患、应急、自救、保通”有机融合起来,打造了山岭高速长下坡路段“五位一体”的生命防护工程。
记者了解到,在大风垭口失控肇事的重型货车,80%均来自云南省外,且当中绝大多数来自平原省份,这些车辆驾驶人路况不熟、下长坡驾驶经验不足和应急措施知晓率不高。
图为2018年一大货车失控冲进自救匝道,匝道末端“大网兜”成功兜住飞坠的两名驾乘人员。云南省公安厅供图
为此,玉溪交警在大风垭口(坡顶)、南溪加水站(坡中)分别设立了两个执勤点,在坚持24小时不间断对外省籍大货车逢车提示、张贴自行印制的“福”字贴。12年来,民警共提示来自全国各地的重载货车160万辆次、发放“福”字贴100万份。
驾驶河南牌照货车的驾驶员刘毅说,“每次路过大风垭口执勤点时,我都要贴个“福”字,这能提醒我接下来是27公里长下坡路段,要注意小心驾驶。”
去年,大风垭口27公里路段发生了一起大货车失控冲进自救匝道的事故,匝道末端的“大网兜”成功兜住了从失控货车中飞坠的两名驾乘人员,挽救了两人性命。
这要归功于2015年玉溪交警在长下坡自救匝道末端自制修建的防护网。防护网能兜住那些因车辆失控飞出去的车头或驾驶员,自建成以来,已成功挽救了至少5人的生命。
除防护网外,交警部门还针对每年均有10余辆货车失控飞到对向车道或路外坠入山箐的问题,加高加固了下坡方向13个右转弯的中心隔离墙和2个左转弯的路边挡墙,有效防止了此类恶性事故的发生。
图为工作人员检查预警设施。云南省公安厅供图
针对长下坡路段次生事故频发的问题,玉溪交警组织人员开展科技攻关,自主研发了“交通应急预警管控系统”,该系统采取“警灯、警报(喇叭)、电显屏”三位一体的技术架构,在道路发生异常情况和事故后,通过闪烁警灯、鸣响警报、显示屏提示等方式,向临近事故点的车辆发出预警,提示车辆减速慢行。
据民警介绍,该系统采用无线式远程触发和太阳能供电,一旦发生事故,后台10秒即可启动预警设备,将交通流的有效干预时间提前了10至30分钟。通过在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和化念长下坡路段安装18套设备运行情况看,两个路段的二次事故发生率下降了70%,且在发现事故,预警系统启动后,没有发生过二次伤人事故。
重载货车经过长下坡时,容易因单轮或单轴轮豉无法有效降温导致起火自燃。为此,2017年玉溪交警在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货车起火高发路段,建设了5套自救消防水箱,使轮胎起火车辆驾驶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开展自救,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自投入使用以来,平均每天有2至3辆货车使用自救水箱进行降温或灭火,自燃事故同比减少41辆次,下降90%,一年就为民众减少损失1000多万元。”民警说。
通过实施“五位一体”生命防护工程以来,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未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较大事故,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下降70%,死亡事故下降50%,2013年至今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民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中新网玉溪7月25日电(缪超)
- 上篇文章 / 滇藏线214国道五车相撞致9人受伤 迪庆消防紧急救援
- 下篇文章 / 什么是山体滑坡?遇到山体滑坡该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