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26位“象爸爸”帮助亚洲象回家
2019-09-06 00:37:28 | 昆明热线 | www.cnkmol.com

平均每两位“象爸爸”护理一头大象 除了日常饮食起居 还要带大象进原始森林训练、觅食

北方草原能放牧,南方森林里能放什么?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野象谷,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的26个男人给失去家人的亚洲象当起了“象爸爸”。

每天6到8小时的野化训练,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悉心陪伴,“象爸爸”们的愿望只有一个——帮助这里的救助象早日回家。

原始森林放大象 挑战不小

9月3日,一条名为“北方人草原放羊,云南26人原始森林放大象”的视频走红网络。故事的主角是20余头野生亚洲象和它们的26位“象爸爸”。 这里是位于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的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被救助对象是或走失或被遗弃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

在这里,平均每两位“象爸爸”负责护理一头大象,不仅包括日常饮食起居,还要赶着它们进入原始森林进行康复训练和觅食。工作人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为了最大程度实现野化训练的功效,救助大象所进入的原始森林区域与野生亚洲象的迁徙区域基本重合,这就大大增加了“象爸爸”和“孩子”们的安全风险。

“我们经常能遇到野象迁徙,以家庭为单位的大象种群对外来打扰者并不友好。”这位工作人员讲述,曾有一次,他的同事误将一头野生小象错认为自己的“孩子”。“他跑上前拍了拍象屁股,小象一扭头,发现彼此都不认识。我同事吓得赶紧往回跑,万幸的是那只野生小象并无攻击性,而是同样受惊后朝着森林跑去。”除此之外,原始森林里还有不少毒蛇、毒虫、野生植物,也对人和生存能力较弱的大象构成挑战。

抚养受伤、被遗弃亚洲象成长已属不易,帮助他们重新获得野外生存能力,则更加困难。但“象爸爸”们从未放弃,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这些森林中的精灵早日真正回家。

网友为这一群敢放亚洲象的“狂野”汉子点赞:“象爸爸”了不起,保护自然生态就是造福子孙后代。平凡的人在做着伟大的事,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24小时陪护 比对儿子还亲

提到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很多人会想起网红小象“羊妞”在这里实现从弃婴到明星的华丽转身。“羊妞”的“象爸爸”叫陈继铭,17年与象为伍的经验,让他成为了一位护象熟手。

2002年,初中毕业的陈继铭为求生计到老挝学习饲养大象。他观察大象采食、了解大象习性,甚至试着去听懂象语。6年后学成归来,他找到了一份有着特别意义的工作——新建成的云南亚洲象救助中心招聘“象爸爸”,2008年7月,他正式成为救助象的一位监护人。

陈继铭回忆,因为“羊妞”患有新生儿脐带感染,并伴有心力衰竭症状,需要24小时陪护。“最开始给它配置了四位‘象爸爸’,后来变成了两个人。期间每人都是24小时一班,当天8点换班后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8点。”

他告诉北青报记者,起初两年里,小象需要每一两个小时就吃一次羊奶,还需要“象爸爸”陪着玩,大半夜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照顾‘羊妞’,值班的人会跟它睡在一起。哪怕是晚上一两点,它饿了就来拽我的被子,必须马上吃、马上玩。”工作时间的不规律加之高强度,使得陈继铭在最初接手“羊妞”的日子里,一度瘦了10公斤。

工作带来的煎熬不仅是身体的,还有内心。陈继铭说,“羊妞”最需要照顾的时候,自己家的孩子才刚满周岁。“我照顾‘羊妞’生活,给它洗澡、擦屁股,但这些事情我甚至都没有给儿子做过。对于家人,很是愧疚。”此外,每天与大象打交道,因为少与人交流,寂寞的感觉在所难免。

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眼里,“象爸爸”工作的威胁不仅源于自身的难熬,从人象之间的冲突就已有所显现。沈庆仲说,它们开心时跟“象爸爸”打闹或者生气时,都会发生意外。毕竟体重那么大,一把推过去,皮外伤都是小事,一般就是骨折。好在“象爸爸”们都有经验,意外也只是偶有发生。

陈继铭回忆17年的经历感慨,保护亚洲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虽有不易,但只要亚洲象有需要,他这个当“爸爸”的愿意一直干下去。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北京青年报] [编辑:昆明热线]
聚焦春城·昆明新闻
昆明热线 大美春城 魅力昆明
Copyright© 2005-2023 CNKM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