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下猎枪和斧头,一批村民成了护林员兼护猴员。“护林员这个岗位解决了我的大问题,每个月靠它有1700元收入,还可以帮着家人打理5亩多地,种玉米和土豆等。”余小德说,一年家里4口人总收入近4万元,生活有了着落,日子越来越好,保护山林就有了底气。
如今,护林员正成为像余小德一样的村民们的新身份,仅在响古箐就有几十名护林员。他们守护山林,获得收益,实现了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余小德特别喜欢现在的工作,他为每天都能亲近这些山水和滇金丝猴而感到高兴。
每天早晨9点左右,余小德背着15斤松萝来到投食点给他的“猴友们”送早餐。下午4点左右是晚餐时间,猴子们可以吃到带壳花生、南瓜子、漆树果等。每隔4天,每只猴子还可以吃一个鸡蛋。猴子生病了或在嬉戏中受伤,护林员们还要精心救护。
“九哥”“米粒”“白脸”“红点”……余小德和护林员同伴们经过细致观察,根据各自特征,给在响古箐一带活动的滇金丝猴各猴群“首领”分别起了名字。
“你看!‘白脸’是只公猴,有20多岁,今年才重新找到一只母猴组建家庭。”余小德对猴群的情况如数家珍。余小德知道每只猴子的脾性和它们的家庭情况,猴子也懂他,甚至还离着好远,只要听到他的声响,就从对面的山头穿林过谷而来。
群山苍翠,溪流淙淙。现在,每天都有许多游客来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在一些投喂点观看这些“精灵”,在几十米外用手机等记录猴子们进食、打闹场景。此时,余小德就在大家的围观下,把食物投喂给猴子,有的猴子会从树上蹦下,来到他跟前伸手取食,有的拿着食物后会从他身旁蹦跳着走过。
看着这些可爱的“精灵”在树木间跳跃着,他满脸笑容地说,我们巡山护林,给猴子喂食,换来的是山越来越绿,猴子越来越多,猴子和人类也越来越亲近。
在当地护林员的协助下,有关科研团队开展了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和分布调查,初步估计滇金丝猴数量目前超过3500只。其中有70多只生活在响古箐周边区域,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保护绿水青山本就是我们该做的。”余小德说,我们人类与这片山水和滇金丝猴是可以和谐共处的。完成投喂工作准备下山时,余小德转过身,看着山坡上摇曳的树枝,听着猴叫声,脸上满是幸福的神情。(记者王长山、姚兵、魏玉坤、杨静)
新华社昆明10月4日电 题:村民余小德和他的“猴友们”
新华社记者
- 上篇文章 / 缅籍男子被困深井 德宏姐告消防救援大队营救
- 下篇文章 / 丽江玉龙雪山黄金周旅游持续火爆发游览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