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木康边检站民警郑兆瑞16年如一日坚守缉毒战场 他是云岭雄关上的“缉毒兵王”
2019-10-10 14:05:07 | 昆明热线 | www.cnkmol.com

两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每枚军功章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每段不平凡的经历背后总有一段足以感召我们的故事。16年来他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工作信念,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平凡的双手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就是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德宏边境管理支队木康边境检查站民警郑兆瑞。

2003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郑兆瑞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无限热爱,扎根基层、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苦练本领,以实际行动践行“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日不止”的铮铮誓言,先后破获毒品案件850余起,查获各类毒品460余公斤,先后荣获全国公安现役部队士官优秀人才一等奖、“云南青年五四奖章”、原全国公安边防部队第二届“带兵模范”、第五届“十大边防卫士”、德宏好人等荣誉,被誉为云岭雄关上的“缉毒兵王”。

一颗红心

只为禁毒旗帜高高飘扬

绵延数千里的320国道云南段,从中缅边境瑞丽市直达昆明。木康边境检查站就驻守在这条国际大通道靠近中缅边境群山中的一个垭口——双坡丫口上。由于邻近世界三大毒源地之一的“金三角”,国际贩毒组织千方百计想利用这条通道将毒品偷运入境。

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缉毒先锋站”荣誉称号的木康边境检查站,就驻守在这里,如同一道边关铁卡,成为毒品犯罪分子跨不过的雄关,攻不破的堡垒。建站41年来,木康站共破获各类案件128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600余人,缴获海洛因9.9吨、冰毒0.92吨、鸦片0.76吨,制毒剂352吨和军用枪支80余支,立下了赫赫功勋。

英雄群体锻造优秀民警。2003年12月,个头不高,黝黑精瘦的郑兆瑞应征入伍,被分配到了木康边境检查站。

这里平均海拔1600多米,半年雨水半年霜。尽管条件艰苦,但木康站荣誉室里一张张因毒品给社会带来危害的图片,和一个个缉毒英雄的事迹,在他心里烙下了深深印记。

郑兆瑞依然记得,刚上勤时自己连普通话都讲不利索,上岗第一次检查忘了说“请出示证件”,脑子一片空白。而同期参加工作的战友,有的一个月不到就查到毒品,“当时心里很着急,想证明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郑兆瑞向《法制日报》记者回忆说。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郑兆瑞,干农活、割草、放牛一样都没落下,初中毕业后决定参军。在同事眼里,性格颇为内向的他,有着与众不同的优点:能吃苦,爱琢磨,善总结。

初遇挫折并没有让他放弃。他坚持白天钻车底盘、爬车顶、搬货物、卸轮胎,晚上学习理论知识,总结经验,向前辈讨教查缉技能,不停地练胆量、练本领。就这样,他的查缉技术日益精进。

2004年8月的一天夜里,郑兆瑞对一辆从芒市开往大理的卧铺车进行检查,他敏锐地察觉到两位女乘客盯着他看,便上前询问。对方声称互不认识,且其中一位是外地游客,却带着简单的行李,郑兆瑞认为这不合常理,经检查最终在二人体内查获毒品800多克。

这是郑兆瑞查获的第一起毒品案,他告诉自己,“我还是能查到毒品的”。这既是鼓气也是信心的提振,工作第二年,他就荣立个人三等功,第三年被任命为班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做到精确打击,郑兆瑞把平常所见所闻积累下来,分门别类收集整理,撰写成“查缉日记”,大到边境地区民俗风情、每月的毒情形势分析、季节性货物流通情况,小到对某一类车型、货物流量变化、新型车体结构等,各种基础信息应有尽有。经过多年的积累,他整理出的十多本查缉日记已经成为站里同事追捧的“缉毒宝典”。他还积极向站领导提议成立“查缉研判小组”,为战友在查缉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及时把好“脉”、开好“处方”。他总结摸索的“体内藏毒研判法”“货车查缉法”“吸毒人员判定法”等8种特色查缉战法被编入《毒品查缉教程》,成为全国二线边境检查站公开查缉的示范教科书。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石飞] [编辑:昆明热线]
聚焦春城·昆明新闻
昆明热线 大美春城 魅力昆明
Copyright© 2005-2023 CNKM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