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却不肯睡”什么偷走了90后的睡眠?
青年睡眠健康写进国家级规划
“我高中时期也被失眠问题困扰,但找不到有效缓解的途径或渠道。”后来立志研究睡眠医学的王芳,在当时能获取的只有校医室老师开出的安定类药物。
如今,更多年轻人愿意走进她的治疗室,学习压力情绪管理,对睡眠质量问题进行系统干预。“不像过去,人们觉得睡眠是小事,认为心理问题不是问题。”王芳说。
有关睡眠的迷思影响着不少人的态度与决策。赵亮就曾质疑过睡眠的必要性,“感觉主要的作用就是补充精力”。孙宏艳也了解到,不少家长会认为求学时的“偶尔”晚睡没关系,甚至觉得“今天作业多或者成绩不好就要熬夜”,“这些想法都首先得从家长那里得到改变”。
我国的睡眠医学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发展起来。“与睡眠有关的疾病有90多种,关于睡眠,仍有很多谜团需要医生去探索和解答。”王芳说。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睡眠问题,尤其是青年人的睡眠健康问题,该问题也写进了国家级青年发展规划。
2017年实施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青年体质健康提升工程作为重点项目,要求完善青年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倡导青年形成良好的饮食、用眼和睡眠习惯。
“一方面,国家要在运动场所,心理疏导等多方面提供资源保障;另一方面,比家长敦促更重要的是同伴教育。”在孙宏艳看来,青年群体内部良好作息氛围的带动将更加有效,“如果只靠家长说教,很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的矛盾”。
未来,孙宏艳所在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将持续关注青年群体的睡眠状况,尤其是日益凸显的熬夜“低龄化”趋势。王芳也将继续推广压力情绪管理方法,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情绪,睡个好觉。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朱彩云] [编辑:昆明热线]
- 上篇文章 / 性能典范 全球风范 中欧合作全球新一代大皮卡长安凯程F70全球上市
- 下篇文章 / 云南大(理)临(沧)铁路站后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