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蓝光”眼镜卖得火真的那么神吗?国家标准有望年底出台
2019-10-31 21:16:46 | 昆明热线 | www.cnkmol.com

中消协近期也发出消费提醒,目前相关的眼镜标准并没有对防蓝光镜片的防蓝光效果做出规定。因此,建议普通消费者谨慎选择防蓝光镜片。特殊眼病患者如黄斑疾患的人群,比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形、黄斑裂孔、糖尿病性眼底病变患者,应根据眼科医生建议选择防蓝光眼镜。

求证

不是所有蓝光都有害

蓝光是不是都有害?必须要设防?

想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要知道什么是蓝光。蓝光指的是波长在400至500纳米之间的光线,普遍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节能灯、LED灯和白炽灯中,还有每天都要接触的日光、浴霸、平板显示器、荧光灯、液晶显示器、手机屏幕等新型人造光源发出的可见光中都含有蓝光。

近年来,社会上广泛流传着蓝光会对视网膜造成光化学损伤、导致视网膜黄斑变性,甚至失明的说法。对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主任蔡建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蓝光也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

“根据我们的实验,445纳米以下的蓝光,人眼视网膜的耐受是很低的。也就是说,需要进行有效的防护。”蔡建奇表示,对于445纳米以下的蓝光,一般情况下,需要防蓝光产品帮忙屏蔽掉20%的能量。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选择透射比低于80%的防蓝光眼镜。

而对于445纳米以上的蓝光,人眼的耐受呈现几何级的上升,也就是说人眼的耐受极高。蔡建奇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所使用的LED照明产品,还是LED显示屏,蓝光辐射能量基本都在450纳米到470纳米之间,避开了人眼的最易损伤区。在正常使用的状况下,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基本不会对人眼造成蓝光危害。

还有一部分蓝光,则无需屏蔽,属于对人体必不可少的有用光。蔡建奇进一步解释称,450到480纳米的蓝光,能够对人体的生物钟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也就是调节人的生理节律。如果将这一部分蓝光也一股脑儿屏蔽掉,对于人体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还有坏处。

标准

防蓝光眼镜须屏蔽至少20%蓝光

记者查询发现,早在2017年底,广东省曾经发布过地方标准《防蓝光眼镜片及相关眼镜产品蓝光透射比要求和试验方法》,成为国内首个防蓝光眼镜片的地方标准。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今年年初,也发布了贯彻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将就电子产品包括手机、IPAD、电脑等产品的蓝光和其他电磁辐射对青少年视力的影响,开展比较试验,包括对宣称防蓝光的手机贴膜产品进行测试,对贴膜前后蓝光数据进行对比,为消费选择提供参考。

“防蓝光眼镜的国家标准已经报批,今年年底前有望对外发布,可能会在明年正式实施。”作为这一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蔡建奇告诉记者,在这份名为《蓝光防护膜的光健康与光安全应用技术要求》的标准中明确提出,对于445纳米以下的蓝光,防蓝光眼镜的光透射比要低于80%,也就是说,防蓝光眼镜需要帮佩戴者屏蔽掉20%的蓝光能量。而对于445纳米以上的蓝光,防蓝光眼镜的光透射比要高于80%。

这也意味着,如果眼镜片的光透射比达不到标准要求,就不能自称是“防蓝光眼镜”忽悠人了。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张楠] [编辑:昆明热线]
聚焦春城·昆明新闻
昆明热线 大美春城 魅力昆明
Copyright© 2005-2023 CNKM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