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脱贫攻坚观察:利益联结培育产业 绿色发展共享成果
2019-10-31 21:19:07 | 昆明热线 | www.cnkmol.com

河南嵩县县域面积中95%为山区,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加上县域面积中60%是饮用水源地保护区,50%是天然林保护区,产业发展多受限制,资源优势长期难以转化为发展优势。

近年来,为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嵩县认准产业扶贫是固本之策,依托本地资源和生态优势,按照“县有龙头企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集体经济,户有增收项目”布局,做大做强扶贫产业,为全县稳定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位于豫西伏牛山深处的嵩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310个行政村中超过1/3是贫困村,63万余人中超过1/8是贫困人口,是脱贫攻坚过程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因地制宜谋发展 培育扶贫特色产业

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嵩县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异地扶贫搬迁、强化公共服务等措施先补短板,再谋发展,特色农业是其因地制宜看准的产业发展方向。

2016年,经过数次动员后,洛阳企业家郭建桥来到嵩县种植中药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的嵩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郭建桥这样懂经营、会管理、有资金的投资者是嵩县急缺的产业带头人。

传统中药材种植基地没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郭建桥分析原因,关键是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告诉我种什么,我就种什么。”郭建桥在库区乡先后流转3000余亩土地种药材,种的多是白术、板蓝根等“大路货”,但仅600亩白术,他去年就收入400余万元。

随着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壮大,其带贫效果日益显现,120户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增收租金,44户贫困户从中分红,并累计吸纳300余人就业增收,仅今年前10个月,就发放工资310万元。

近年来,嵩县先后引入9家中药材企业,利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中药材30万亩,通过“薪金、租金、股金”等形式带贫13000余户,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此外,嵩县挖掘资源优势,培育林、烟、牧、菌等十大特色产业,确保每户贫困户有两个以上稳定增收门路,逐渐实现稳定脱贫。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丁 韩朝阳] [编辑:昆明热线]
聚焦春城·昆明新闻
昆明热线 大美春城 魅力昆明
Copyright© 2005-2023 CNKM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