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和她的45名呵护者
2019-11-03 21:36:48 | 昆明热线 | www.cnkmol.com

●45人守护着260平方公里的雪山,没有一个是胖子,每天要在深山密林里艰 难跋涉。

●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重点林区林情24小时监控,无人机可以将盒饭送上山崖。

●野外工作中一切情况都可能发生,包括遇到黑熊。

上午刚过6点,金学武、和文鹏、和相强、龚志贤、和文星、和月全、和茂珍、殷建荣就相继起床了,他们要例行巡察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境内,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3公里,面积达260平方公里,绝巅高达5596米,相对高度高出丽江古城足足3100多米。这座名山,归“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25名职工及20名护林员管护。

这还不是最难走的路线

丽江的雨,已经连续下了10来天,加上海拔高,早上气温低,冷。

参加巡逻的8名职工中,金学武是三大湾管护站站长、和文鹏是玉湖管护站站长、和相强是局资源保护科科长、龚志贤为局党支部负责人、和文星、和月全、和茂珍是职工,殷建荣是驾驶员。

从城里一路往北爬山,汽车用近一小时,行走50多公里后,到达管护局所在地——玉龙县甲子村雪花山庄,管护局借用一座废弃的原名“雪华山庄”的小宾馆办公。

一进门,就是原宾馆大约20平方米的大堂,现在成了局公共接待室,大堂正中有一个硕大的火盆,燃烧着木炭,令人感到热乎了许多。

参加今天巡察的职工在这里集体出发。“人手严重不够,而深山密林不安全因素多,所以巡逻会统一调集人员,少则三四人,多则七八人,”金学武说,“从执法角度说,至少两人以上才符合规定。”一座面积广袤为260平方公里的山脉,只有45个人看护,别的不说,光例行“巡山”就十分艰难。

9月28日,作为一种体验,记者跟着8位职工从玉龙雪山北坡自高而卑,穿密林、趟沼泽“巡”了一次,仅仅12.3公里密林行走,就花了整整4个半小时。长相斯文的和文星告诉记者,“这还不是最难走的路线。”

“管护局在编职工只有25人,我们又聘了周围山村20位农民作为巡护员,全部45人,保护区所承担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生态宣传教育、生物多样性保育等8项工作,我们局都参与,而且是主力军。”管护局局长冷泉说。

人手不足,工作内容多

冷泉是2016年从丽江市林业局调来任局长的。现在,人们对玉龙雪山的保护意识更为强化,“领导懂、群众懂,游客懂,我们自己更懂,尽管如此,我们面临几个大问题亟须解决。”

冷泉说的几个大问题之一就是人手不足,且平均年龄超过40岁,文化程度明显缺乏系统性。其次是现有职工从理念到素质亟待提升。“职工基本都是从林业系统转过来的,以前的工作认知基本停留在‘护林防火’‘林政资源管理’‘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上,其它的好像没多想。”

1985年18岁参加林业工作,2012年调到管护局的龚志贤对职工现状相当了解,“三年前,管护局上划市里管辖后,我们的工作内容一下增加了好多项,新增了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监测调查等好几项内容。”龚志贤感到,仅凭以前的知识和经验,已不能适应今天的工作,“像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和保护,以前极少关注过,现在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比如兰科植物,大的知道,再细分就不知道了,尾凤蝶保护,我们以前根本不知道,后来通过来局里从事科研的博士,才知道一些。”

冷泉赞同他的说法,“管护局要同时从事两项主要工作,在依法管理这座山的同时,还要有能力去‘呵护’这座山的一切,这需要提升职工的能力。”

龚志贤认为,“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许多方面钻研进去,都是博士研究的专业。”在巡山过程中,他只要发现奇异的植物,都要驻足附身认真察看,用手机拍照,“等专业人员过来,给他们看,请他们指导。”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工人日报] [编辑:昆明热线]
聚焦春城·昆明新闻
昆明热线 大美春城 魅力昆明
Copyright© 2005-2023 CNKM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